波音787十天7起事故 离职员工曝安全隐患

2014-3-18

      在2013年初,波音787在10天内连续发生了7起安全事故,飞机本身的问题被摊开到了阳光之下,“梦想客机”遭到了禁飞下线改装的处罚。787到底是“好梦”还是“噩梦”?

      2003年,波音公司[微博]在美国在线的帮助下搞了一次有奖投票,希望网友能跟全球十数万波音员工一起选出他们新款客机的名称。一开始,大家明显更青睐“全球巡航者”(Global Cruiser)这个名字,但逐渐地,“梦想客机”(Dreamliner)迎头赶上,最终在超过百万人的投票中,以2500票的微弱优势获胜。

      那个时候,恐怕没人想到,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个“梦想”命运会如此坎坷。这架被认定将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主宰天空的波音旗舰,从问世之初就屡出状况,首架飞机的交付日期被推后了7次,从2007年拖到2011年,也让波音公司几乎因此被告上法庭。期间,关于787安全性的负面流言也不时流传,甚至有前任工程师跳出来信誓旦旦地说,787所采用的复合材料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状况多了,难免总会变成危机。在2013年初,波音787在10天内连续发生了7起安全事故,飞机本身的问题被摊开到了阳光之下,“梦想客机”遭到了禁飞下线改装的处罚。

“梦想”好像有点噩梦的样子。

“自波音707以来的最伟大创新”

凡事皆有因。要理解这一切,得从“梦想客机”的研发背景开始说起。

      波音公司研发新一代机型的念头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波音767逐渐失去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波音公司决定推出“音速巡航者”(Sonic Cruiser)取而代之,强调在燃油消耗相当的情况下能够接近音速飞行,以大大缩短航行时间。

      这个概念本来很受航空公司和旅客的欢迎,谁料2001年的9.11事件却打乱了波音公司的计划:美国航空市场应激萎缩,“音速巡航者”所获得的订单不足以启动计划;而美国在中东掀起战争,则又推动全球油价上涨,于是新型客机的研发重点便势必要从“速度”转为“效率”。最终,波音公司决定放弃“音速巡航者”,转而提出一份名为“7E7”的新计划。这其中的E可解释为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ics)、环保(Environmentally Friendly)、超凡舒适性及便利性(Extraordinary comfort and convenience)跟支持电子化操控(E-enabled)。

      波音公司保证,这款新型飞机非常省油,这就可以为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并开发更多不经停直飞航线。不仅如此,他们还允诺,不同厂商的787发动机均有着相同的标准接口,这就意味着航空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更换发动机,而这在商业航空业界是史无前例的。

      此等允诺自然极具吸引力。2004年,日本全日空抛出大手笔,一次性确认了50架飞机的订单,其价值高达60亿美元。光靠这笔订单,“梦想客机”的计划就足以正式启动。2005年1月28日,7E7的正式机型代号确认为波音787;同日,波音公司还与中国政府签下协议,确认了60架波音787的采购订单。

      为了实现“省油又舒适”的承诺,波音公司大胆采用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新技术:首先是参考“音速巡航者”的原始设计,首次将常用于方程式赛车的碳纤维合成材料引入民用航空,在包括机翼和机身在内的主体结构中大量采用更轻、更坚固的复合材料,以取代原来的铝合金;其次,波音787飞机利用电源系统取代传统气源系统,优化了飞机能源的使用,可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再者,它的电子系统也相当引人瞩目,在大量采用无线网络技术的情况下,自动变色的舷窗淘汰了遮光板,座椅上的电子盒几乎消失,这不仅可以让乘客得到更好的乘坐体验(座位更宽敞、娱乐更多元),而且也进一步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同时,波音公司在飞机行李舱、空气压力、客舱湿度等方面亦进行改进,力求让乘客“飞得舒服”。波音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迈克纳尼在首架787的交付仪式上骄傲地宣称,“梦想客机是商业航空史上,自波音707喷气式客机以来最大的创新。”

      创新总有回报,波音公司的“梦想客机”就真的成了各大航空公司的“梦想”——在所有商业航空机型中,它能飞得最远(连续航程超过15000公里)、飞得最快(0.85赫马力,约合时速957公里),同时又最省油(同等条件下节油20%)。到目前为止,波音787总共接到了来自57家运营商的890架订单;反观一直被认为是其最大对手的空客A380,订单总数则沉寂在了262架上。

“梦想”患上拖延症

      但梦想容易遇上挫折,“梦想客机”亦是如此。在设计阶段,波音就曾进行过较大的外观设计修改,不过那还只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出现在装配阶段。

      2007年,由于市场上碳纤维普遍缺货,787的许多零部件都无法按时完工,因而在首架787进行完总装、下线亮相的时候,这架“梦想客机”还有几大部分结构尚未完工。就连波音自己也承认,他们使用了其他材料暂时遮盖。这听上去有些不靠谱,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却并不特别奇怪:要知道,就连传奇的波音747也曾经历过这一幕,当“波音747一号”于1968年下线的时候,它也只是完成了78%而已呢。

      当时正是2007年7月8日,美国人写作07/08/07的那天。在首架787盛大的亮相仪式上,波音公司宣布,787最早可于当年9月正式试飞,而到2008年5月的时候,第一名乘客就能坐上“梦想客机”在蓝天中遨游。

      然而等到9月,波音公司的说法却变了,他们表示,由于“部分组件仍有缺陷,软件和系统整合也尚未完成”,因而787的试飞将推迟;10月,波音承认项目进展迟缓,并将首架交付日推迟至少6个月。这样一来,“梦想客机”就注定要与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客流量失之交臂了,全日空和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几乎因此将波音公司告上法庭。

      航空公司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全日空,砸出了创纪录的60亿美元初始订单,却不能如期收货,更糟糕的是,波音公司又将787的交付时间推迟了5次。事实上,等到全日空终于收到他们第一架波音787“梦想客机”的时候,时间已经走到了2011年的9月,比最初波音承诺的交付日期晚了三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