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HR们来一场“不对等”的招聘

2013-3-6

      今年和我一起负责本次招聘的还有有一个集团的hr经理,他从hr角度考察,而我则负责考察业务能力。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从他身上确实学到很多考察应聘者的东西,对hr工作也有了新的理解。把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年轻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年初的时候,集团要在一个二线城市成立分公司,受集团指派,我参与了公司的筹建过程,也包括员工招聘。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招聘都是由集团hr部门负责,因此地方公司的主要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提供的薪酬在当地处于较高水平。自己多次参与过招聘组织,而今年和我一起负责本次招聘的还有有一个集团的hr经理,他从hr角度考察,而我则负责考察业务能力。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从他身上确实学到很多东西,对hr工作也有了新的理解。把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年轻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其中有几个最基本的思路,始终贯穿于招聘全过程,我觉得很重要,先分享给大家。

      一、心态第一

      看过很多简历、面试过很多人,因为心态不好搞砸的比比皆是。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在人格上,招、应聘双方是平等的;在求职上,招聘者处于强势而应聘者处于劣势,这 也就是“不对称招聘”。   

      面试的时候,很多求职者唯唯诺诺,举止低三下四、不够大方,这属于在人格上把自己放低了,会让招聘者觉得你不够自信,缺乏勇气。   

      还有的求职者自视过高,没说几句话,就开始讲条件,要待遇。对这种搞错态势的人,我们一般是礼送出门,不会再给机会。关于如何谈条件和待遇,我下边会专门讲述。

      二、注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职位有几个求职者,都很优秀,决定录用谁不录用谁的往往就是细节。hr经理要求助理在每个过关的简历后面附一页纸,这张纸上除了面试评价、各轮笔试成绩等等常规内容以外,最后有一个特殊的栏目,叫“其他评价因素”。这个其他评价因素,其实就是针对应聘者的细节做记录。

      举个例子,hr经理会要求助理给所有可以参加面试的应聘者电话沟通面试时间和地点。然后助理会给每个人发短信,再次重申。有的应聘者会回复短信,一般内容是“谢谢”“收到”“我会准时到”等等,凡事有此类回复的,助理就会在“其他评价因素”栏里记录上一个正评价因素,没有回复短信的,不会有任何评价因素。

      再比如,面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找不到地方的应聘者。于是有的应聘者会打电话给hr助理,询问具体地点——凡是面试当天打电话来问路的,都会被记录一条负评价因素。这些朋友到面试地点后,都会由hr助理进行接待,而只要你针对问路电话向助理致谢的,又会被记录一条正评价因素。

      我曾经问过hr经理这么做的意义何在?他回答:问路说明你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毕竟还是有不问路就可以找到地方的人,对这两类人必须加以区分;问路后又当面致谢表明你做事情周到,实际上反应一个人团队沟通能力,两个事情反映的是不同内容,所以有两个相关因素。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hr助理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hr经理的回答更直接:一个新人,如果不能给hr助理这么基层的员工留下好印象,至少说明他不善于交流沟通,况且,我们也不需要那种只会讨好领导,忽视基层群众的员工!所以,善待hr助理,她的工作也许不重要,但她其实是一把尺子,是hr经理衡量你高低的尺子! 

      三、不要唯业务论!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朋友们抱怨hr不懂业务,净问外行话,沟通起来很困难。可能确实有一部分hr,不懂业务,但又胡乱提问,妄图“镇住”应聘者。但在我们这里,业务能力的分数完全是由我负责,hr不会参与打分,但面试过程中,hr仍然会提很多技术问题,而且有时候会和应聘者争辩不休!其实hr经理在考核的不是业务或技术本身,而是考察一个重要能力——“取信能力”,说白了就是如何说服别人的能力。用hr经理的话说,业务人员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和非业务人员打交道,包括客户、领导、相关政府部门等等,这些人专业都不如你熟悉,但在交流中都占据强势地位。怎样表达出你的专业优势,同时又能顾及到这些人的心理感受,正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就是hr经理为何要挑起专业争论的原因,其实他根本不在乎谁对谁错,他关心的是你在不破坏气氛的前提下,说服别人的能力。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询问专业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hr首先提问,往往几个回合下来,大部分的应聘者就开始发急了,对hr经理的不屑和愤怒都写在脸上,还有少数不发急但其实是屈服了,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然后会换做我开始提问专业问题,这时候应聘者往往能找到共鸣,语气也缓和了,态度也好起来了。但此时,hr的另一个考核重点又来了(这点常常会被应聘者忽略),他会仔细聆听应聘者的发言,观察应聘者的表情。应聘者最常犯的错误是语言中有意无意暗示,刚才hr经理的观点是错的。用hr的话说“我和应聘者关于技术的争论,其实都是我错。由于你这个专业人士的存在,他们也知道自己是正确的,所谓争论已经有了结论。但很多应聘者到这一步已经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他们本来是来应聘的,结果后来发展成了来争论谁对谁错。当他们获胜后,沾沾自喜,开始通过语言或者神情表达出这种专业胜利的优越感,这恰恰说明他们忘记了来应聘的主旨——是表达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战胜别人。对这些人而言,自己是不会错的远胜一切!”

      半年的考察也证实了这点,很多业务很强的人,由于不善于沟通,不善于维持团队稳定,往往不能很好的发挥。说白了,还是情商不够。

      好了,最重要的三条已经说完了。你看到我并没有提到业务能力,甚至工作经验。因为这两样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准备也准备不来,想蒙也蒙不住人,早晚会露馅。所以我想多提及一些大家可能作对,也可能做错的事情,这样也许意义更大。

      下面我想举几个例子,都是这次应聘成功,而且目前工作表现还不错的。

      说实在的,他们的基本条件都很一般,但在应聘过程中都有一些很出彩的地方,吸引了我或者hr的注意,自然机会也就更多一些。是啊,求职的队伍浩浩荡荡,不做点有个性的事,怎么能吸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