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上开会那点事 |
2012-6-7 |
开会,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会议室就像是跑马场——在众目睽睽之下,每个参与者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得到展示自己的公平机会。让领导和N多同事同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听你说话,这样的事在职场里并不是随时都会发生。因此,学习如何在会议上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迅速提升你的职场形象,甚至还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额外奖励”。 有句话说,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依照这个逻辑,除了“正确地说话”之外,恰当地选择说话时机也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发言的关键。 发言的时机选择,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决议形成之前,核心成员或者意见领袖通常习惯于率先表态,而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决定整个会议的走势。接下来说话的是资深员工,他们会针对先前发言者提出的 意见做进一步阐释,或是赞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然后才轮到新人,这时留给他们的讨论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多数人只能“跟票”表态,很难再提出什么新 的见解。到了会议的最后阶段,团队大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发言,并结合他自己的态度形成最终的决议。 实际上,发言的时机更像一个“潜规则”——没有成文的规定,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每一间会议室里。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资深员工仅仅在会议后 半段表态“同意,没意见”,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敷衍了事,不是带着情绪,就是态度不端正;相反,如果一个职场新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第一个跳出来说话,则很可能 被诟病为“不知深浅,自以为是”。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言时机,需要判断力——你必须搞清楚自己在团队里究竟占了多大的权重,自己的意见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你才能通过对发言时机的把握,承担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责任,并且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这么说起来,职场新人要想在会议上一鸣惊人,确实存在一些难度。作为菜鸟,更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会议之前认真准备,在会上抱着学习的态度多听听别人怎么 说;在需要自己说话的时候,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过分谦卑,更不能过于自信。至于那些憋着通过一次会议蹿红的年轻人,虽然这种进取心值得肯定,但切 忌不能从一开始就盯着别人这儿说得不对那儿说得不好。会议室里确实有可能给新人提供机会,但痴迷于此难免导致用力过猛,伤及他人,让自己在职场起步阶段就陷入困境。 总之,要把握一个原则:针对事,而非针对人。毕竟,人在职场,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把事情做好。 在会议中发言时还有个小技巧。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让发言者频频注视会场上的某一个人。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发言者频繁的目光注视,被注视的人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必须有所反馈——或是频频点头,或是在那人发言后表达补充意见。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在会议上发言时,可以一边进行自己的阐述,一边注视着会场里的听众,尤其是那些直接关系到你此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听众”,把自己和他们的关注点联系在一起,这样没准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发言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