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务派遣员工的“遣”规则 |
2012-6-7 |
据调查劳务派遣员工一般比正式员工的工资水平低20%到50%;同时,劳务派遣还存在随意派遣、不能“进步”、保险福利被降低等问题—— “我们就是公司里的二等员工。我们在公司里,工资没有其他员工高,什么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都一概没有,驾车一旦出现了交通事故,公司也完全不管,都是我们自己承担责任。”某快运公司司机王恒忠这样描述自己在劳务派遣中的工作状态。 一些企业利用劳务派遣公司,躲避企业风险,将风险转嫁到派遣人员身上,以及降低用人工资,甚至不给派遣人员上社会保险等。这种被异化了的劳务派遣的背后,使劳动者权益遭到了侵害。 快运工遭遇“潜规则” 王恒忠是我市一家快运公司的货车配送司机,最近因一场交通事故而倍感焦虑。王恒忠叙述,4月29日,他在驾车配送期间,倒车时刮倒了一位老人,目前老人仍在住院治疗,医疗费已经花费了2万元左右,且仍需继续住院治疗。这可愁坏了王恒忠。因为按照公司规定,不论什么原因,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其造成的后果均由司机自己承担,也就是说,老人发生的医疗费用等,都应该由王恒忠自己承担。 王恒忠说:“公司给车辆上了全额保险,但是由于老人仍在治疗过程中,理赔一时也不会下来,这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就要由我个人先行垫付了。而我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垫付这笔巨额资金。”而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王恒忠驾车发生的第二起交通肇事,为此王恒忠已经垫付了三四千元的保险理赔金。 在交通肇事后,背负着赔付费用的压力,让王恒忠很忧虑:“我们的工作是货运配送,这工作本身的风险就高,车辆刮蹭更是常有的事,但这些公司都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不需要花费什么费用,因为大部分费用是由保险公司赔付的,而另一部分就是我们这些司机自己担着。所以,对公司而言,他们的风险几乎是零,而我们的风险就大得多了,甚至倾家荡产也未必能够赔付得起。” 比起赔付金额的压力,快运公司给予的不平等的待遇,更让王恒忠觉得有失尊严。王恒忠说:“其实我们的工资比他们正式职工的低,而且我们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在其他员工眼里,我们就是不入流的‘二等工’。” 这家快运公司的一位经理说,劳务派遣过来的用工人员的社会保险由派遣公司承担,当然这些费用都转嫁到用工企业身上了。不过,他们不给用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比较普遍。 据了解,降低派遣用工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已经成为行内潜规则。这家快运公司共有15名司机,全部为派遣用工,他们的处境与王恒忠大同小异。 存在三大问题 据悉,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之间。 同工不同酬 同工同酬是劳动合同法在劳务派遣规定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但目前很难实现。企业之所以采取劳务派遣,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且很难弄清楚到底是不是“同工”,企业往往单独设立工种使用派遣人员,这样就无法实现同工同酬。在工作中,派遣人员也不能“进步”,即便工作得再出色,也得不到提升的机会。 保险福利被降低 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或根本不缴纳。 异化的劳务派遣 企业为何热衷于劳务派遣呢?目前很多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方式情有独钟,不仅仅在于其高效率,更因为它可以降低用工单位的成本。 劳务派遣最大的特征就是将传统的“雇佣”、“使用”一体型的劳资两方的雇佣关系转化为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间接雇佣的三方关系,使“雇佣”、“使用”发生分离。通过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可以堂而皇之地降低这部分“非嫡系”员工的薪酬待遇,并通过选择低收入水平地区进行异地参保等手段,大幅度降低用工成本,甚至有些劳务派遣公司或用工单位根本不给派遣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另外,在一些国企单位,劳务派遣甚至成为其规避工资总额限定、人员编制瓶颈的工具。编制内职工所享有的带薪休假、年终奖、住房补贴、旅游津贴等,劳务派遣工往往难以同等享受。 其实,借用劳务派遣公司降低用工成本已经是行内公开的秘密。网上可以看到,有派遣公司在将“劳务派遣如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作为宣传主打内容。仅以公司承担员工社会保险为例,如果公司应当为每人每月承担的社会保险500元计算,15个人一年下来就是9万元。而通过劳务派遣后,派遣公司如不给办理社保,这笔资金就被逃缴。 另外,如这家快运公司,许多公司在选择派遣用工人员时,往往强迫他们签订免责规避风险的协议,将派遣用工人员搁置到了风险的刀口上,而自己想尽办法规避各种责任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将公司利益最大化。 来自北京相关部门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工资收入上,全国范围来看派遣员工一般比正式员工的工资水平低20%到50%。个别行业特别是国有垄断性行业,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收入差距更大。 目前,国家劳动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点,正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可能出台新的法规,只有在法律法规方面都捋顺了,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