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草根之家 让漂泊的农民工有了家

2012-5-9
  他是从常德来星沙的一名普通农民工,为了生计而打拼;他是一名很有思想的农民工,觉得24小时中,8小时用来赚钱、8小时用来休息,还有8小时应该享受生活,他就是省十佳农民工刘明。去年,他怀揣奖来的2万元来到泉塘创办起了星沙工友的精神家园——“草根之家”。如今,这里已成为星沙外来工热捧的快乐驿站。
 
  2万元奖金用来建“草根之家”
 
  不到20平方米的门面,整齐码放的旧杂志,一面爱心墙,一张摄影作品展板及4台“古董”电脑,这就是“草根之家”。墙上悬挂着的文化衫尤为打眼,上面写着“不是打工仔,不是打工妹。我是劳动者,我并不弱势。我要体面劳动,我要美好生活”,喊出了打工者的心声。
 
  2007年,他在杭州创办了农民工组织“草根之家”。去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农民工”,得到了2万元奖金。“我要把这笔钱回报湖南!”去年8月,刘明只身来到长沙,把“草根之家”在杭州的成功模式复制过来,为家乡的工友们打造一个温馨的家,然而并不宽裕的他除了这仅有的2万元和一腔热血,什么都没有。
 
  在走访了不少工地后,他租下了泉塘安置小区的一间门面作为根据地。“这个小区外来人口达到了9000多人,附近又有工业园区,非常适合建在这里。”
 
  在外漂泊农民工有了归属感
 
  来自湘西的田生梅一直有个梦想:建立一个农民工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漂泊在外的工友们找到归属感。当得知刘明的“草根之家”后,她立马跑来当了一名全职义工。5月4日下午,河南小伙小黄拽着工友小陈一起进来了,“忙完一天,就只想来这里休息休息。”热情的刘明默契地摆好象棋,等着和小黄“厮杀”一盘。随着夜幕降临,小小的门面内挤满了前来看书、聊天、听音乐的人,操着南腔北调天南海北的侃着,融洽如一家。
 
  来自湘西的田满玉负责“草根之家”的蒲公英补习班,通过联络附近高校学生爱心支教,在双休日免费辅导流动人口下一代。去年,田满玉在外打工的哥哥因锰中毒导致无法说话,在找到“草根之家”后,刘明通过社会资源帮助其维权,让田满玉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尽最大努力为工友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自我完善,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才会更和谐。”刘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