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忽视“国考热”背后的“就业难” |
2011-12-15 |
来源:中国经济网 11月27日,备受瞩目的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笔试开考。有相关资料显示,今年全国共有133万人报名并通过了公务员的资格审查,最终参考人数约97万人,和去年的103万人相比,参考人数减少6万。此次“国考”的平均参考与录用比约为53∶1,而去年和前年均为59∶1。表面上看,2012年“国考热”与往年相比开始降温,但今年的国考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逊往年。 就业难导致万人争过“独木桥” 自2001年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国考热一直“高烧不退”,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有超百万的大军挤上这座独木桥。为什么那么多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这势必与求职者找工作难的现象息息相关。试想,如果社会上拥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待就业者,那么万人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面对现实社会中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单位不但不稳定,待遇也一般,很多用人单位还要求工作经验,这对于很多求职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排斥和挑战,而相对于国考,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好,因此,国考热的局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就业难延伸产生就业歧视 另有报告显示,国家公务员近万个岗位,全部存在健康歧视和年龄歧视的现象,此外招考还在政治面貌、性别、户籍、地域等方面存在歧视性要求。不难看出,从一定程度而言,就业难现象已经延伸导致就业歧视的衍生,因为就业难,所以产生了就业歧视;因为提供的岗位含金量高,用人单位开始堂而皇之地挑拣。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前副部长张小建披露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每年有2500万人需要就业,我国计划安排1200万人,每年就业缺口为 1300万。就业难度可以想象,在这种语境中,用人单位不愁招不到人,自然很傲慢,面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完全无视劳动法的存在对就业者进行挑选。进一步而言,资强劳弱是不争事实,不少企业屡屡侵犯劳动方面的法规,工人的合法权益一再成为纸上富贵,也与就业难有关。 求职者需冷静应对“国考热” 面对公务员考试狂潮的种种影响,从应试教育的“高分低能”,到“官权思想”的弊端难以割除,公务员考试在给了年轻人机会的同时,伴随产生了众多不良影响。面对持续升温的“国考热”,求职者更应该在国考热潮的背后,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切勿盲目跟风参加公务员考试,理性地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据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的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2年1月中旬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参加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名单,将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面试将于2012年3月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