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工离职的1331规律 |
2011-12-15 |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普通操作工(以下简称普工)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产品直接制造者,普工的构成是维系生产型企业正常运作的奠基石。普工的频繁流失对于企业来讲,往往会出现供销脱节、滞产、误工等现象,情况严重的也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在经销商、代理商或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损害美誉度。其实普工的离职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有人力资源界的人士经过观察和总结,提出了制造业员工离职的1331规律:入职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三个月和一年后是普工离职的集中时期。 第一天。员工到工厂进车间,一般是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可能面试人员能够大概对车间的工作环境有所描述,但大部分人是会尝试的。到车间一看,如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或者感觉很糟糕,肯定会离开,而且一般不会告诉你。 第三天。能够过的了一两天的人为什么第三天会离开?在这三天时间,员工会对环境有个大概了解,包括企业文化、生产管理制度、福利工资待遇等等,也可能刚进来的时候就适应不了,但又想试着适应。最后真的是不能适应。 第三个月。第三个月离职的原因多半是工资待遇的问题了。基本上大部分制造企业是要押半个月或一个月工资的,也就是说在第三个月,员工可以拿工资了。这个时候,员工才知道自己实际拿的工资是多少,当拿到的薪金和他的期望值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基本会选择离开。 一年。制造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一般不会太高,也就是说进工厂的门槛不高。现在的80、90后,基本上是比较浮躁的。一年的时间,工作的新鲜感已经过了。很多都会考虑变换环境。 那么作为HR又该如何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 HR在招聘时一定要对员工很详细的讲解企业和生产车间的详细情况,包括企业文化、工资待遇、福利、车间环境等等,必要时可以用画册或者幻灯片的形式。给员工一个选择的机会。一定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一样,不可有夸大现象。要知道,现在的招工是双向选择,千万不要欺骗员工。同时,要选择员工,一定要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不要“宁滥勿缺”,这样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 员工到岗之后的主要工作应该有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来做了。要让新进人员最快融入到群体之中来。把你的新进人员介绍给你的团队认识,(不要把他晾到一边,或者随便安排一个人指导一下),欢迎他加入你的团队,最好是在集体会议的时候。要给员工创造一种友好的气氛,这是对新人的一种最大的尊重。很简单,人都有一种怯生的心理和一种排斥新进的心理,作为管理者是协调新老员工关系的纽带。如果员工真的要离开,他也会感谢你的。 在新员工进入的第一天,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多抽时间去跟进。去询问员工是否适应这个环境?有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对工作方面有什么理解?多去指导他的工作。一定要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在真的关心他帮助他。这项工作最少要持续三天。 制造企业一般采取计件形式计算工资,可能有的员工因为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造成工资低的情况。必须告诉员工工资低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你还要帮助员工拿到高的合理的工资。培养你的员工,提高业务技能。一方面,员工的收入上去了;一方面,员工会很真心的感谢你。 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可能有几百个,但让员工留下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认为是值得留下来)。如何让让员工觉得有必要留下来?很实际的东西,善待他们,善待每一位员工。如果他真的要离开,也不要怪他,真心的让他离开,他可能还会回来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