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就业必须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2011-9-14

来源:《手机找工》电子周刊

      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高等学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在校学生和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大学生就业问题从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就业高峰2003年开始突显出来,到目前为止,将呈现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学生待业、失业者不断增加。
      如何完善这一机制,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社会中停滞的劳动力,国家政策要落实到乡镇甚至是村,加大力度进行鼓励和政策扶持,提供各种就业指导、培训,提高劳动者自身的技能,另外一方面,应该大大鼓励各个单位吸纳这些劳动力就业,当然鼓励期间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这样才能体现出更显著的效果。
      其次,对于大学生毕业生,一方面学校要进行就业指南,进行引导,不是都先从白领看起,要为学生分析清楚就业形势,辅导大学生,不要盲从就业,也不能只是眼高手低,挑三拣四;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各企业招用大学毕业生,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还可以鼓励毕业生自行创业,给予更大力度的帮扶政策。
      再次,对于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应该完善转移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另外,还可以增设多种公益性的岗位,促进这些人员的就业问题等。
      最后,还应当在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健全就业服务功能,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功效。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实质问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
      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是指在全社会建立起来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相结合,面向全体劳动者,有利于扩大就业、减少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法规体制和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到2015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凸显出来。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一严峻压力,必须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