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工荒,我们到底关注了些什么?

2011-9-14

      珠三角缺工,长三角缺工,四川、安徽、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大叫缺工……

      春节刚过,各大网站同一时期都谈到了波及全国范围的“民工荒”问题,各路专家学者也是各抒己见,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各种原因。

      民工荒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关注民工荒,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除了专家学者认为的劳资问题、企业产业结构问题、新生代务工者崛起及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等问题外,我想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务工者本身的问题和需求,从造成荒情的本体出发,看看是否有我们忽略的问题。

      专家们的分析总结:

      一、劳资问题

      相信没有人愿意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而孤独的城市去奉献自己的青春,除非能够大幅度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条件。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是近十几二十年,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是比在家务农的收入要高的多的,人们愿意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忍受更多,付出更多。而如今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于这些远离家乡的人来说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这正是造成“民工荒”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产业结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许多企业一直是以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型企业为主,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及低成本的运营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利益的驱使导致中国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可悲而又无奈的是,许多中国企业很少有长远的规划,大部分都只看重了眼前的利益,满足于现状。而如今,新一代的劳动力已经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企业则由于产业结构和用工模式的问题而不能满足其要求,导致出现了“民工荒问题倒逼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象,而此时的企业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高了。

      三、新生代务工者的崛起

      当下农民工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80后、90后农民工已约占农民工总数的六七成。这群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其父兄辈已经发生巨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生代民工更有明确的权利意识,增加一点工资很难打动其心,工作环境差了便选择走人,没有发展空间即刻换工。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城市留下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均以城市为坐标,他们渴望得到城市的认可,渴望“市民”的身份认同及社会融合。

      四、内地经济加速发展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导致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促使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用工荒现象突出。而中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也对用工提出了超乎寻常的强烈需求。目前国家发改委最近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重要指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洗牌将在一系列推进措施下加速完成。所有这些区域经济的起步与发展,都将进一步扩大区域用工需求。

      可以看出,专家们的观点主要是从基本的福利待遇、企业自身及宏观发展等问题去分析的,但我个人认为某些专家提到的“找工信息的对称性”问题才是造成务工者盲目流动,人才区域分布不合理的最大的原因,此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民工荒,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中国各阶层人才找工信息的对称性分析

      中国的人才结构类似金字塔,粗略可分为三个层级:金领、白领、蓝领。

      金领阶层相对来说人数是最少的,占据着人才金字塔的最顶层。在三个阶层中无论从其能力、财力及影响力都是最强的,而金领寻求工作往往是通过专业的机构即猎头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猎头机构往往会为其提供详尽全面的信息及专业的分析,让其对于可能的益处和风险都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从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白领阶层相对金领来说人数要多得多,占据着人才金字塔的中层。互联网的兴起,为白领人士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地信息获取渠道,即网络招聘。白领人才和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招聘渠道双向了解,尽管此种信息不及金领的全面和详尽,但对于企业和白领人才来说,用于判断已经足够了,更重要的是,网络招聘提供了最为宽广的双向选择机会。

      蓝领阶层即进城务工者,处在人才金字塔的最低层,人数之巨就不必说明了。无奈的是人数最多的蓝领阶层至今仍然需要以现场招聘会、媒体广告及职业中介等最原始的方式来寻找工作,这几种传统的招聘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如:企业招聘及蓝领应聘的成本都相当高、找工信息获取较少且受地域限制、对于各地蓝领人才的合理分配不利等。当然,由于蓝领阶层自身文化程度的原因及企业招聘数量之多,大部分蓝领和企业都很难通过网络招聘渠道实现双向选择。

      现阶段国家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非常明确提出需要解决蓝领阶层找工信息化的问题。而目前也已经出现了诸如莱科电子推出的“招工找工网”和“找工超人”等为蓝领找工就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产品,采用“移动终端+互联网”的领先模式,实实在在的做着一些为蓝领阶层解决找工信息对称性问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