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印企业重金吸纳高级技工 |
2011-9-14 |
来源:慧聪丝印特印网 曾几何时,坐在明亮办公楼的格子间中,喝着咖啡,敲着电脑的白领们,令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大批毕业生的涌入,“就业难、薪水低”的现象日益凸现,招聘会现场,文员、策划、行政等岗位的应聘者“扎堆比拼”。白领慢慢成为了我见犹怜的“写字楼生物”,反之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级蓝领”却成为了稀缺人才,很多企业不惜重金想要招为己用。 其实,高薪蓝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民工荒的蔓延,“高薪蓝领”时代正越来越近。 目前,全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不但反映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特征,还反映出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研发类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术人员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种稀缺资源。 高端技术工人短缺有加重趋势 相关媒体报道,各类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的需求均逐年有大幅增长,技术人员以及高级研发人才持续全面走俏,技术工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据中益的孙先生介绍,中益年初就开始通过网络、当地人才市场等多渠道寻求高端油墨工程师,虽然目前应聘的人员很多,但求职者当中能够胜任此职位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也成为企业员工结构中比较紧缺的岗位。中益曾希望通过高薪来吸引更多优秀的高端人才加入,但结果仍不尽人意。于是计划从国外引进高端研发人才,但是国外的工程师要求的薪酬又超出了企业能够负担的范畴,也只能作罢。 那么,从很多大型企业招工难的现状中不难看出,经验丰富且拥有完备配方的高级研发类人才成为企业相互争抢的“香饽饽”。随着产业化升级步伐加快,高级技术工人难招的问题凸显,或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瓶颈。 高级技工水平参差不齐 经验为王 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上缺技工主要是有条件的缺。比如,很多企业想招高级技工,他们都要求招熟练工,而且工作经验必须在3年至5年以上。而且很多丝印企业都想方设法挖人、抢人,已经出现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市场上高级技术人员身价越炒越高,成熟的技术研发人员奇货可居,工程师、丝印长频繁跳槽,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这些高端技术人员的水平也存在差异。 采访中,日光陶器的万经理也表示,陶瓷花纸行业相互争抢人才的现象非常严重,都对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工“虎视眈眈”。也正因为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成为稀缺资源,使得技术工人在一个企业工作3年左右就会有所流失。 据调查显示,丝印企业更希望招到那些带着一套成熟的系统或管理制度的求职者,进入企业后能够直接运用。如果仅仅只有高学历没有实际经验,进入后很难达到公司的一个期望值。 丝印行业高级技工千金难寻 采访中,中高级技工难招已经成为丝印企业招聘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某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告诉笔者,广州、上海等地的企业来发布招聘信息,却出现了月薪6000甚至上万元招不到合适的丝印机长,月薪5000元招高级油墨工等职位却无人应征的场面。 走出用工困局 加大内部人才培养 为了走出研发人才短缺的困境,除了“挖人”之外,一部分大型生产加工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于是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培养人才上。 关于内部员工的培养方面,据中益的孙先生介绍,中益除了给每位进厂的员工做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实操培训外,还会针对有能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分阶段地为员工不断调整平台,让其熟悉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逐步晋升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对于想要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的员工,公司将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然而,目前,很多丝印企业往往看重外部高端人才的引进,而忽略内部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的建立。由于人才储备依然有限,高端人才一旦跳槽,内部就会陷入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所以,从长远看,建立合理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也是解决企业人才紧张局面的一大良策。 总之,企业要注重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短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和高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