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理当众吃火腿肠,难改双汇尴尬局面 |
2011-4-8 |
据重庆晚报报道,双汇火腿肠昨日在重庆重新上架,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为证明食品安全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市民却不买账,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再到今时的瘦肉精,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让国内的消费者大失所望,更让他们时刻紧绷着一根弦,稍微风吹草动,就会猛然断掉。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瘦肉精虽然不是蛇,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比被蛇咬还要严重。
从报道来看,经理当众大吃火腿肠,却遭到了消费者的嘲讽。为何?因为瘦肉精让人们失去了对双汇的信任。
当然,当众大吃,不失为证明食品质量的好方法。但这招虽好,却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首先,这招在此之前已经有人用过,现在在用已经没有任何创意;其次,消费者对之前的事件还心有余悸,还没有从瘦肉精的阴影中走出来,消费者会选择性的放弃双汇;再次,消费者的信任不是能通过当面大吃就能改变的,多年来的“18道检验”都出现问题了,当面吃喝谁敢保证就一定没有问题?
另外,当前很多人已经把瘦肉精和三氯氰胺放在一起对比,甚至有疑问称,双汇会不会是下一个三鹿?
对于双汇而言,这种疑问,本身就是一种不信任的信号。当前而言,双汇重新上架,其最重要的难关在于要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重新建立起来的,也不是某一个人,当面大吃产品所能够建立起来的。因为,食品安全看的是一个品牌、一个企业,而不是某一个人。
正如,营销专家李志起所言,机中之“危”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危中之“机”则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诚然,在危机的爆发时,正确的处理,同时改变原有的做法,规范企业的行为,东山再起还是有机会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