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者众:教育人才入沪门槛渐高

2011-4-8
近日,苏、浙、沪三地联手举办的“2011年春季长三角联合师资招聘专场”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就业指导专家认为,目前教育人才的供应量较为充沛,教师职位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渐提高,想要进沪当教师并不容易。

  强手云集:

  外企背景的求职者增加

  外企白领Echo最近应聘上一所重点高中国际部的教师职位,决定向上司递交辞呈。

  工作5年多的Echo觉得外企工作节奏过于紧张,让她身心俱疲,萌生了回到学校当老师的念头。她透露,毕业于师范大学的自己曾被沪上某所一流高中录取,但是在比较后,最终还是选择去外企工作。如今事隔五年,那所高中的入门门槛已经节节升高,再想要应聘到工作已经不太可能。“听说现在名校的高中老师收入不少,平均年薪也能达到10万元左右,且性价比要比外企高。”

  就业指导专家指出,目前公立学校的人员配置基本达到了饱和,新进教师在3至5年内一般没有编制,求职门槛高,职位需求也有限,使很多有意想要进入教师行业的求职者望而却步。相对来说,私立民营类学校要求较低,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不少有意踏足教育行业的求职者往往会选择这类学校应聘。

  私立学校高中国际部教师张弛表示,近两年应聘教师职位的非应届生不少,其中尤以具有外企背景的求职者居多。学校相对单纯的工作环境、稳定的薪酬福利水平、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较高的社会地位,都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作为相对高薪的国际部老师,张弛透露,不少从外企跳槽过来的同事甚至觉得做教师的收入比在外企做基础职位更高。“据我所知,现在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位都供不应求,近两年招聘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两道关口:

  硬件和软实力缺一不可

  在 “2011年春季长三角联合师资招聘专场”上,求职者普遍感觉门槛较高。学校不仅对求职者的专业和能力有严格限定,甚至对高中毕业学校、户口、学历水平也进行了规定。

  华东师范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王蔚表示,面试过的几所重点高中都因为她并非上海本地生源而婉拒了她的求职请求。对此,在校期间获奖无数的王蔚无可奈何,因为她的打分虽然达到落户要求,但也要找到工作后才能够办理落户手续。除却户籍因素,王蔚仍然觉得,要当一名普通的老师门槛不低。

  “竞争的确很激烈,面试当老师的应届生个个都很优秀,有不少都是硕士,而且现在看来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如果是本科应届生,很难应聘得上高中老师。”曾在高中当过一阵子实习老师的她认为,现在沪上各所重点中学、重点小学,甚至是重点幼儿园都不缺老师,应届生即便在专业理论上具有优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难怪如今的学校都更倾向于招聘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最近,我一直在各个中学面试,发现同批的不少求职者都是想要跳槽的老师或白领,而他们与我们这些应届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工作经验优势。”王蔚表示,自己对教师工作始终相当向往,所以即便进不了重点中学,她也想从普通中学开始做起,想办法先积累些工作经验。

  据悉,目前大部分公立中小学教师数量都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但受到上海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影响,幼儿园的师资相对短缺。虽然幼教老师缺口大、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但入行门槛也在悄悄提高。即便招聘简章中只要求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但应聘者一般都具有本科或以上的学历,而且在爱心、耐心、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等“软素质”上,也有较高的要求。

  TIPS:

  就业指导专家认为,目前应聘教师岗位的竞争比较激烈,具有复合能力的人才会比较受青睐,建议有意从事教师工作的求职者早做准备。

  ■ 学历与专业准备

  教师岗位持续火热,因此学历门槛普遍为“本科或以上”,高中教师的学历要求为“硕士”,而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则是“博士或以上”。相对来说,上海本地求职者比未取得上海户籍的求职者有竞争力。

  由于教师岗位具有专业要求,因此在专业对口上相对其他职业较为严格。一般应聘幼教的求职者集中在幼教专业或艺术类专业,或具备乐器、语言、艺术等特长;应聘中小学教师的求职者中,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专业较为受欢迎,心理、教育、体育等相关专业次之,如果所学专业与中小学课程相距太远,一般在简历筛选中就会被直接淘汰。

  ■ 从业素质的修炼

  担任教师工作,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力和沟通力也是最基础的从业素质要求,只有善于与人交流,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够做到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此外,现在社会对于教师的师德要求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