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久沉睡可能成麻烦

2008-7-5
来源:大连晚报  日期: 2008-06-12

  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大连市民赵先生不久前跳槽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这本来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赵先生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赵先生以前的单位不保管档案,他的档案一直在人才服务中心“沉睡”。以前,赵先生从未把档案的事放在心上,可之前的工作经历、业绩因未存档,找不到任何依据,他只好去补办全套材料,多了不少麻烦。

  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虽然“死档”并不存在,但“沉睡档案”可能会给主人带来不少麻烦。

  “弃档族”出现,原因多多

  去年从长春某高校毕业,如今在连培训的小曲,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个人档案目前在哪里。“可能在学校吧,不是说可以在学校保留两年吗?也可能转到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了。管他呢,反正我将来要出国工作,档案在哪儿都无所谓。”

  已经退休的陈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后来到了一家私企,从私企辞职后,就再也没有管过自己的档案。“那时候想,快退休了,到时候一起弄吧。后来办退休时补缴了几百元钱的档案管理费,也没影响什么。”陈阿姨说,现在不比从前,档案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档案里的一个污点可能影响这个人一辈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小曲和陈阿姨这样的“弃档族”现在有很多,他们的档案多数有两类下落,一是在人才服务中心“沉睡”,二是一些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方便,往往通过关系把档案挂靠在一些单位。甚至有的单位还收取档案代管费用,替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保管档案。通常情况下,不少档案会长期挂靠无人过问,这就产生了人们俗称的“死档”、“弃档”。

  “死档”说法并不准确

  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综合部胡部长告诉记者,所谓“死档”、“弃档”只是民间的俗称,并没有确切的概念或具体标准。“只能说这些档案是长期无人认领的‘无主档案’。”胡部长告诉记者,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这类档案每年都在增加。据了解,挂靠七八年无人过问的“沉睡档案”数量不少,对这些档案,市人才服务中心是和其他档案一起统一管理,因为这类档案随时会因需要而“起死回生”。“即使是长期无人缴纳管理费,这类档案我们也会妥善保管,防止主人突然前来查找。”胡部长表示,造成档案长期无人认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所在单位对档案并不看重;有的是因为本人出国发展,并不需要档案;还有的是根本没把档案当回事等等。

  据了解,一些民营企业会给员工建立一个“业绩档案”,以此作为管理和考核员工的依据,原来的个人档案功能也就越来越弱化。记者从网上了解到,“弃档族”们还有一些很现实的理由,比如有些人认为每年要缴纳一笔档案管理费,太贵太麻烦;有些人合同期未满就想跳槽,为了逃避交违约金,索性不拿档案一走了之等等。胡部长说:“对这些‘沉睡’档案的具体数量暂时无法统计。”

  “沉睡档案”可能带来麻烦

  档案如果长期“沉睡”,平时可能并不会对所有者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却很容易给档案所有的人生道路带来始料不及的麻烦。

  胡部长表示,在遇到工资调整,评定职称,缴纳社会保险,报考公务员等情况时,都需要有档案作依据,如果档案长期“沉睡”,该进档案的内容没有进去,遇到上述问题时,就会对档案所有人造成影响。此外,认领档案时,还要根据档案的代管类型,按照国家的标准补缴所欠的档案管理费。

  对于那些长期滞留在个人手中的档案,形成“死档”的情况,胡部长表示,严格来说国家并不允许自持档案,把“档案放在自己包里”不符合规定,应该通过正规的渠道管理档案。

  信息化成档案管理新趋势

  胡部长向记者介绍,如今随着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一大摞档案材料随所有者的流动在多个单位部门辗转,这种档案管理形式已经越来越暴露出与时代的不适应,因此电子档案就成为大势所趋。

  据了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个人档案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管理,由社区负责的。每个人刚出生就会拥有一个终身号码,以此建立起个人的电子档案,以后此人无论到哪里,只要持一张电子卡就可以了,个人的相关资料会通过网络输入其电子档案,找工作时雇主只要输入其终身号码就能在网络上获取这个人的相关资料,这给我国的档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胡部长告诉记者:“随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我们也在逐步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这将有助于长期无人认领档案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