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就业必须改变观念
中国菏泽网讯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与社会、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念也必须发生变化。记者在农村采访时了解到,许多辛辛苦苦供应孩子上大学的农民,依然有孩子大学毕业后国家应该“分配工作”的旧观念。大学毕业后,国家不再“包分配”,这项制度已经出台十年,可是,许多农民对这一项制度仍然持有怀疑的态度。
小李,是菏泽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已经三年,一直在家里闲着,自己无聊,父母发愁。记者问小李:“你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小李说:“也出去过,专业技术咱没有,又不情愿像没有学历的农民那样靠力气吃饭,在外地挣不到钱,就回来了。”小李的父亲插言道:“记者同志,孩子起早贪黑上学16年,家里供应他上学也没少花了钱,俺儿子像没有文凭的孩子那样去挣钱,你说亏不亏?孩子大学毕业后不能上班,谁让咱是农民啦,没本事!”
小李的父亲“农民没本事,孩子难就业”的观点,代表了多数农村大学生家庭。公务员逢进必考,即使是城里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现在到了“城里有人难举官”的年代,就业渠道相对公平。
至于菏泽有多少农村的大学生没能就业,记者没有能力统计。但是,全国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近日,记者看到了富宁县关于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调查,也许对菏泽有所参考。2005年至2008年,富宁县共有大学毕业生1443人,未能就业694人,占48.1%。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的有749人,其中考取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单位的454人,占31.4%;外出打工244人,占16.9%;自主创业38人,占2.6%;企业聘用59人,占4%。
通过上述数据看到,富宁县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做为工业欠发达的菏泽,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估计也比富宁县好不到那去。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一是目前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一年一个县的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计划难超百人。可是,每个县毕业回来的学生都不少于500人。二是有些县缺少大企业,难吸纳过多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甘愿当“工人”的少,目前的企业状况,很难提供过多的技术、管理工作岗位。菏泽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得不外出工作,服务外地。三是就业观念落后,想找个“铁饭碗”单位。大部分农村父母供子女读书,最主要的是想让子女考取好的学校,将来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进入“铁饭碗”单位。在父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子女就业的门路比较窄。四是自主创业,无资金无项目支持。目前的农村,基本上是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有大学生的家庭,供应孩子读书,每年要比别的家庭多支出一万多元。孩子毕业后,无钱再支持孩子创业。
目前菏泽的就业形式,必须要改变就业观念。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定岗、定编,机会有限,精中选优,难随众人愿!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用心工作,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还是相对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