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打工要多留神

2009-9-1
暑假到来,大学生们都想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既体验了生活、积累了经验,又满足了一些单位短时期急需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往寒暑假出现了学生盲目求职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事例。为此,省人才市场对大学生们提出一些求职应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有些单位很不正规,往往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也有一些中介公司打着介绍的幌子骗取介绍费后逃之夭夭。因此大学生最好通过学校勤工助学机构或政府办的正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联系工作,或是通过可信度高的大型网站和报纸的招聘启事,因为这些机构均经过审核,能提供用人单位的合法资料,切实保障求职者的权益。

  在决定到这个单位工作之前,要看这个单位是否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明确它是否能承担民事责任。虽然暑期打工的学生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但也要有书面协议。到单位报到后,如果单位又将其派往另外一个单位上班,这时要注意双方约定的是在哪里上班,如果与约定不符,就不要去,因为出了问题后两个单位都会互相推诿,解决起来非常麻烦。暑期打工的学生也要遵守所在单位劳动纪律,单位规定不能去的地方、不能动的资料都不要去涉及,否则就是对单位的侵权。

  要选择适合的行业。大学生利用暑假打工,最好能把打工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了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为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保证金或是身份证、毕业证,并许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就和当初说的不一样了。还有一些企业采取直销或传销的方式欺骗大学生,所以大学生们对于收取抵押金的单位要提高警惕,严防陷阱。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往往造成打工不成反受骗;时间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打工、学业两败俱伤;打工动机不纯,反而自毁前程……这些都是大学生打工极易走入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