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由于金融危机仍在发展蔓延,我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将持续减弱,对出口、就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严峻挑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已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之举。扩大内需的落点在哪?政策上又需作哪些调整?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期进行了采访。
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减弱的压力
爆发于去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今年下半年以来不断蔓延加深,以至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尽管这场危机源自大洋彼岸,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在“深秋”中感受到阵阵“寒意”。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下降1.2个百分点。
近期,为阻止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向金融体系注资、联手降息等救市措施。但从国际金融市场反应看,救市的实际效果尚难以估计。
从发展趋势看,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和经济增长大幅下滑正通过金融、贸易等渠道向世界传导,欧元区、日本经济濒临衰退边缘,全球经济明显减速。
最新数字表明,美国经济第三季度负增长0.3%。欧盟委员会3日发布的报告预测,欧元区15国和欧盟27国经济今年将进入衰退。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美日经济进入衰退,意味着外需减速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改革开放以来,外需持续扩大带来的出口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7年,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已达37.5%。由于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我国经济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实际上,本轮外需减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开始显现。统计显示,与6月份相比,我国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幅回落8.5个百分点,国家财政收入增幅回落27.6个百分点。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们的出口会有所下降,但这正是将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增长的大好时机,提高内需增长对拉动经济的贡献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表示。
近年来,虽然总需求比较旺,但内需所占比重逐年下滑。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挤压国内有效需求,增加外部冲击的风险。当前外部环境的恶化,恰恰暴露出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不论从当前还是长期看,只有把重心移向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上来,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