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单位对职工原单位工龄“清零”违法
当前,不少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劳动合同法》,经常让员工与下属的其他单位重签合同,或者强行将员工派遣到新用人单位,试图将员工工龄“归零”。这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的规定是相悖的。
02
工龄不能随意清零
金师傅非因其本人原因导致用工主体(东家)发生变化,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而超市也未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在超市的工作年限应与公司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法院遂判令公司向金师傅支付2004年12月25日至2011年9月27日期间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3万余元。
工作年限俗称"工龄",是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重要标准。某些用人单位为不让劳动者原工作年限计入新工作单位,往往通过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等手段,迫使劳动者工作年限清零,而在此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应当连续计算。
03
先辞职再签合同无法清零工龄
罗先生称自己的亲戚在荣昌某事业单位上班,去年12月26日,单位下文通知清退部分员工,然后又要求这些员工写申请书,与单位重新签合同。单位的法律顾问还称,他们的工龄将清零。罗先生称,该单位约有70余员工遇到这种情况。
??要求员工“先辞职后签合同”的做法是故意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再则,员工的工龄不会因为用人单位这样的规避行为而清零。只要员工在企业连续工作,工龄就应当从入职之日起算。另外,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且社会保险中,大部分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04
企业为何惧怕工龄?
自从《劳动合同法》出台,各大企业想方设法规避新法,相继出台了五花八门的对策。曾经中石油的"工龄清零"事件就引起了很大关注。
公司的意思很明确:想继续在中石油工作的员工,就得跟公司签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放弃之前的工龄,否则就得走人。
《劳动合同法》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此规定,原劳动合同理应继续履行。但公司却趁机要求将工龄清零,否则就不再签订劳动合同(即解除,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不续签的除外)。就这一操作来说,肯定是违法的。
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用工主体发生变更属于不影响劳动合同履行的情形,不能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如果公司基于此种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属违法解除。此时,员工完全可以向公司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支付双倍赔偿金。
从《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华为的"辞职门"一直到近期福建中石油的"工龄门",不难看出,企业规避工龄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05
"不辞而别"工龄清零咋办
有人尝到了"不辞而别"的苦头。
?●刘老师毕业后考进入宁波一家学校工作,这期间学校安排他参加了一些提高业务的培训,双方约定聘用期为5年。?3年后,刘老师提出辞职,学校不同意,刘老师此时却是"你不让我走,我偏要走"的态度。随后,刘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先请病假不上班,后来干脆就不去学校了,学校打电话给他,他不接,后来就不辞而别。其实,此时他已经开始在新学校工作了。
?●根据相关人事政策规定,如果自动离职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经动员教育拒不返回,所在单位可按有关规定,对其作自动离职或除名处理。重新参加工作后,其工龄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而养老保险则是跟工龄挂钩的。
?●按照人事政策法规规定,像刘老师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可以流动的,但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刘老师可先打一个解聘报告,单位不同意的话,他需要继续履行聘用合同,不过,6个月后他可以再打一个解聘报告,如仍与单位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而过去的养老保险和工龄都可以保留下来。
06
工龄计算方法分类
【连续计算法】
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合并计算法】
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