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 “M+”触发技术型管理者转变

2016-10-13

M+项目致力于完成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促使领导者建立目标,同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形成“认知—接受—行动”的触发器。

自2013年起,为了适应技术团队的飞速发展,唯品会将表现突出的技术人员快速提升为团队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可能之前只是一名管理着5~8个员工的主管,但之后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有能力管理50~60人,成为合格的经理或高级经理。这意味着他们的管理幅度与管理维度需要呈同步几何倍数的增长,面临着业务与团队管理的双重压力。为此,唯品大学设计了“M+”项目,致力于提升技术型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在唯品会的领导力发展体系当中,该项目是培养技术线条进阶管理者的一剂良方(见图表1)。

201609-P66-1.jpg

M+项目致力于完成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促使领导者建立目标,同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形成“认知—接受—行动”的触发器(见图表2、图表3)。

201609-P66-2.jpg

201609-P66-3.jpg

认识差距    刺痛后的行为更有力

培训前,M+项目会针对管理者的“个人素质”“领导风格”“组织氛围”做测评。管理者自身、其直接下属、平级工作伙伴、个别客户、上级,都会针对这三个维度进行测评,进一步分析管理者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管理风格,以及对组织氛围的影响。管理者需要直接面对测评结果中能力差距带来的冲击,加强自我认知,思考需要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提升能力,形成“认知”的触发器。

正视多方评价

测评中有数字评分也有主观描述。在与管理者的下属交流时,我们会问一些问题让其作答,例如“他是否给了你工作及时的辅导”,并请详细说明“究竟是资源上的辅导,还是技术方向能力上的辅导”等,之后还会拆解成更细致的问题来跟进。管理者自己的评分会和他人的评价形成直观的对比——有时管理者认为自己是愿景型或辅导型领导者,但下属感受到他是指令型或者领跑型领导者。

刚开始做测评的时候我们的学员对做这个测评不以为然,以为是例行公事。当学员在第一次看到自己设想与现实的差距时,表现得十分诧异,因为他们发现下属眼中的自己和自我感觉的差异很大。这引发了学员的好奇和思考,顺利帮助我们打开了学员的学习之门。

敞开心扉的沟通

测评结果出炉后,管理者应和员工基于测评中的某些差距进行正向的沟通。而在沟通之前,管理者需要先参与“解读报告”的培训环节。我们会告诉该管理者,报告的三个维度对组织氛围的影响分别是什么,管理风格和情商、组织氛围之间的关系,会呈现哪些典型行为,以及在什么环境中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工作。

有些领导者会抵触和员工正面沟通,但我们会做一些引导——告诉他:“并非指你的出发点有错,而是可能呈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者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使员工的感受不佳。”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双方以最合适的状态进行交流。

沟通过程中,双方围绕着测评结果显示的差距共同讨论其原因,帮助管理者反思。这帮助我们奠定了之后开展内容设置活动的基础(见图表4)。
 
201609-P67.jpg

接受现状    成为管理岗的实干家

技术管理者面临着角色改变所带来的挑战:第一,以前只对自己的结果负责,现在要对团队结果负责;第二,之前只管做事,现在还要管人;第三,之前只要完成代码,现在要对团队绩效负责,之前只做向上管理,现在向上向下都要管理。

在“接受”阶段,我们设置了两种发展形势,一方面依然安排实际的培训课程,告诉管理者眼前面对的挑战,需要补充的技能;另一方面,提炼管理案例,把管理人员日常面对的场景整理成管理案例。

梳理案例场景落脚点

怎样让技术型管理者认识到管理所能产生的效用,哪些关键管理场景能够影响团队组织绩效和氛围?经过访谈分析和调研,我们梳理出技术管理者几大关键场景的落脚点。例如,团队管理场景的落脚点:多项目集并行时,如何进行团队梯队建设与知识沉淀;员工发展管理的落脚点:绩效改进与任务布置;向上管理落脚点:战略思考与呈现。在这几大场景中,会系统展现技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认知。

具体的场景更有助于管理者思考,因此我们针对这些场景设计了的相关案例,用于研讨,引导思考(见图表5)。

201609-P68-1.jpg

从课堂案例回归实际工作

我们在一些核心管理课程中植入案例学习,围绕一个主题,用真实记叙的形式还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创造出对话、分析问题和模拟决策的机会。

将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让技术管理者真实体验到在现实管理战场的“厮杀”;同时,管理者也会通过案例学习接受和认同管理是一项可以实际练习、有实际场景和技巧的学问,这些案例场景中学到的方法与技巧,可回归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案例学习=结构化的知识+质疑+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进一步领悟已学知识,更能从优秀案例中学习未掌握的知识点。

行动学习:践行与学习相长

行动学习是M+项目中最“重”的一个部分,因为我们投入的资源、参与的人、花费的时间都是“重量级”。

整个行动学习期间的6个月里,管理者经历了破题、分析、调研、定位问题,输出解决方案、实践论证、总结优化等7个阶段,完成了行动学习话题研究的全过程(见图表6)。

201609-P68-2.jpg

筛选议题

我们与技术中心的CTO以及HRBP一起讨论筛选了技术人员管理面临的十大难题,之后按照管理问题紧迫度挑选了“行动学习七大议题”。第一,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第二,技术氛围建设;第三,技术团队梯队建设;第四,技术团队跨部门合作方式;第五,创新氛围建设;第六,员工发展路径规划;第七,如何提升员工归属感。

解析问题

每个行动学习小组拿到各自的议题之后,需要做一些基础的调研,对行动学习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从管理的角度科学看待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进行试点实践。

在问题讨论期间,小组的学习可以是在课堂中进行小组例会,也可以是开放式的讨论,甚至会去其他公司,和该公司的员工进行沟通。

201609-P69-1.jpg

定方案,真践行

行动学习小组制定的方案大多都得到了正式实施,不仅是书面的行动计划。

六个小组一共集中开会了126次,输出了18稿的方案。七个话题当中,有4个话题学习小组进行了实践,3个小组取得了不错的实践结果,其中两个小组的实践结果得到了技术中心的认同并进行了推广,在评审过程中一位资深HRD提到:“没想到这些技术人员做的素质模型比HR人做的更专业,更实用。”

一个小组的主要议题是关于员工的发展路径(见图表7)。在唯品会人才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及时搭建人才梯队是个难点。于是该小组梳理了整个晋升路径和认知的标准,然后通过和HR规划组进行沟通,得以在软件开发类的职业通道上设置一个晋升评审委员会,分享行动学习的催化成果。

201609-P69-2.jpg

行动学习小组以团队方式共同解决组织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关注问题解决的同时,也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以及整个组织的进步。

把抽象的管理具象化、场景化、实用化,是唯品会“M+”技术型管理者培养项目的初衷。该项目多管齐下,三行合一,帮助管理者突破痛点,真正将管理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技术型管理者的领导力进阶培养。

文/蔡近文 曾穗杰 何京华 出处: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