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航天企业员工“微关怀” 的设计与实施

2015-7-1

“微关怀”结合员工需求,不仅适用于航天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其他企业。企业在实施“微关怀”工作机制时,要畅通员工诉求通道,及时掌握员工需求,灵活采取关怀措施,并将有效措施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微关怀”的含义及特点

“微关怀”立足于员工需求,突出“微”的意义,“微”代表的是随时随地,短频快的表达意思,“微关怀”旨在通过主动了解员工合理需求,采取高效、机动的有效措施给予员工关怀,让员工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使得人文关怀更加合理化、系统化、有效化。

相比于传统的企业人文关怀,“微关怀”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微关怀”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具有群体个性化特点。
2.“微关怀”注重时效性,具有响应快速化特点。
3.“微关怀”需要满足员工多层次需求,决定了关怀措施要灵活多样,具有措施多样化的特点。
实施背景

       以载人飞船、嫦娥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为代表的航天型号任务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国防战略意义,因此,确保型号任务成功是航天企业的首要任务。繁重的航天企业任务与有限的队伍规模形成矛盾,为了保证任务节点,航天企业不得不采用加班加点、疲劳作业方式应对,造成员工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

      为了减轻员工压力,大部分航天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人文关怀机制,有的已经将人文关怀常态化、制度化,有效地缓解职工压力。但是,新形势下常态化的高负荷工作造成员工工作、生活、心理压力骤增,他们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更加强烈,更加具体。另外,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造成员工的需求呈现多层次、个性化、时效化等特点。面对这些新的特点,传统的人文关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企业通常在积聚一定的员工需求量之后,再进行调研分析,决策讨论,采取措施,因而关怀举措落实到员工的周期过长,不能够及时、高效地满足员工的这些需求。比如,在富士康“十几连跳”事件中,企业忽略员工的缓解压力需求,从“第一跳”开始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后续悲剧的不断发生。

“微关怀”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本文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为例介绍航天企业实施“微关怀”的系列举措。研究所是航天五院航天器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任务的技术实体,是世界上几个大型航天器AIT中心之一。

     年轻化决定了员工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学历高决定了职工对企业管理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期望值。“微关怀”通过简化人文关怀流程,首先立足员工需求,畅通诉求渠道,其次针对需求采取措施,最后根据员工满意度固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员工满意措施库,“微关怀”第一时间响应需求,提倡就地解决需求,这样大大缩短了关怀的实施周期,使得关怀行动简捷快速。具体步骤如下:

1、调查需求,查找压力源

航天企业职工由于呈现年轻化和学历高的特点,他们有更深层次的需求。

      近年来,在房价、物价疯涨的社会大形势下,航天企业员工面临单位、社会、家庭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的员工开始抱怨,有的开始懈怠,甚至有些年轻员工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离职。这些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为了提高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所适时开展了员工压力调研。

2、建立 “微关怀”工作机制

       研究所通过建立“微关怀”工作机制快速响应员工需求,与传统人文关怀需要经历“获取并分析需求-综合策划-资源保障-措施实施-效果评价与改进”流程不同,“微关怀”强调第一时间获取需求,缩短关怀措施响应流程,突出短、频、快。

在上述“微关怀”工作机制中,以下三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员工需求获取。其次,“微关怀”界定。最后,建立有效措施库。

3、“微关怀”实施案例及效果

     根据压力源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所借助“微关怀”工作机制对员工最主要的几项压力源采取了一系列“微关怀”措施。对于“微关怀”范畴外的薪酬待遇低等问题上报部党委层面解决,对于工作生活不能平衡、个人发展不明确、健康、家庭、个人能力得不到提升等问题,研究所的具体措施如表1所示。

针对群体个性化的特点,通过了解不同员工群体的工作、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具体需求,做到不同群体实施不同关怀 ,切实达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通过“微关怀”工作流程的实施,研究所的人文关怀得到进一步完善,一系列的“微关怀”措施极大缓解了员工压力,提升了员工的航天归属感。“微关怀”工作实施近两年的时间,研究所的员工离职率从1.47%降至0.65%,员工对个人职业发展通道的满意度从64.6%上升到76.3%。通过走访、座谈、意见征集、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了解到,员工对研究所的发展更加关注,乐业度明显增强。

“微关怀”下一步发展方向

“微关怀”结合员工需求,不仅适用于航天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其他企业。企业在实施“微关怀”工作机制时,要畅通员工诉求通道,及时掌握员工需求,灵活采取关怀措施,并将有效措施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当然,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微关怀”实施过程中也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如“微关怀”实施效果评价不系统、“微关怀”信息化手段有待加强、关怀措施库有待完善、以及“微关怀”制度有待建立等问题。针对航天企业“微关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微关怀”进一步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是引入心理健康测试,调查员工压力情况。其二是加强“微关怀”信息化管理。其三是完善措施库,使“微关怀”长效化。

结论

      在我国由航天强国向航天大国迈进的进程中,实施员工“微关怀”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推动航天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航天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航天企业要把握当前航天形势,重视和加强员工“微关怀”工作,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促进航天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和提供机会,维护员工合理诉求,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航天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真正统一,为实现航天强国做贡献。